您好,欢迎来到东莞市虎门慈善会官方网站!
东莞市虎门慈善会2022年
工作报告
在镇委镇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,虎门慈善会坚持以初心践使命、以爱心聚合力、以特色塑品牌、以品质促发展,在完善民生兜底保障、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、推进乡村振兴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2022年,累计收到社会捐赠款83.95万元,开展11个慈善项目,共计支出1553.12万元;举办37场次慈善公益活动,共计支出138.46万元,惠及特殊群众36.83万人次,社会影响力逐渐扩大,获得社会组织等级评估3A等级。
一、主要工作开展情况
(一)深耕慈善项目,不断增进民生福祉。
一是稳步推进惠民项目。开展临时救助8期,救助113人,支出190.98万元;慈善超市帮扶计划惠及2806人次,支出56.11万元;“大配餐”长者就餐资助项目惠及长者4972人次,支出10.64万元;开展“民生微心愿”项目,办结临时生活救助482宗、医疗救助11宗、住房保障41宗,为困难群众解难题,圆心愿,累计发放资金138.62万元;资助18万元用于虎门镇敬老院护理型床位升级改造,保障虎门镇敬老院内长者的安全健康、提升生活质量;完善教育专项基金奖补方案,拨付教育专项基金奖补金855.4万元。
二是加强精准救助力度。贫困残疾人补助金额上调至200元/人/月,惠及76人,发放生活补助金18.24万元;下半年提高“海燕计划”助学项目爱心午餐资助款至1300元/人/学期,该项目全年资助学生324人次,发放助学金54.24万元;“明亮眼睛·与爱同行”公益项目既进入30个社区也进入12间中小学,共计为721名群众提供免费眼健康检查和分享护眼爱眼知识,为41名患有眼疾的困难群众及长者提供眼部治疗和配镜资助,累计资助金10.87万元;同时探索“慈善+金融”新模式,以40万元设立“虎慈1号扶弱助残慈善信托”和“虎慈2号市外帮扶慈善信托”;开展“情系夕阳”系列活动,邀请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专业医师团队开设健康知识科普讲座,为白沙、沙角社区和平苑小区共计328名居民讲解如何减低中老年人中风致残风险的知识。
三是持续推进第三届“创益种子计划”公益创投项目。充分整合镇内慈善资源,围绕民生兜底服务、精准帮扶、基层社区治理等探索培育“慈善+社工+志愿者”联动服务项目,形成“项目评审+过程监测+能力建设+成效评估”相结合的项目运营模式,20个资助项目在虎门落地生根,获资社会组织在机构管理、项目运营和品牌定位等方面获得成长和发展,社会组织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,慈善品牌项目的影响力不断扩大,今年以来惠及18.89万人次,获国家级媒体报道4次、省级媒体报道9次、市级媒体报道1次、镇级媒体报道14次。
四是开展市外精准帮扶。资助6万元在盘石镇响水洞村和蓼皋街道育才社区建设“蝴蝶妈妈”志愿服务示范点;向育才社区搬迁群众子女捐赠价值5000多元的100套文具包;向仁化县教育局拨付6万元资助当地5间学校购置体育器材,丰富校园生活,促进学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。
五是开展节日慰问活动。依托春节、六一、端午、八一、中秋、环卫工人节等节日,虎门慈善会联合热心人士、企业、组织向我镇困难群众、特殊群体开展节日慰问活动,共计派发慰问品4046份,支出62.06万元。
六是协助做好虎门镇“广东扶贫济困日暨东莞慈善日”活动社会捐赠款物的接收工作,共计代收277.99万元。
(二)加强慈善文化宣传,营造“全民慈善”氛围。
一是开展虎门镇第二届慈善文化月。通过“虎门镇慈善爱心驿站揭牌仪式暨莞爱慈善驿站启用仪式”“慈善公益体验行”等九大专场活动,展示慈善成果,对接慈善资源,让社会“零距离”接触公益慈善。
二是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扩大慈善传播。借助南方+、《慈善公益报》《广州日报》《东莞日报》《东莞时报》、虎门融媒体中心等媒体优势,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,共计媒体报道81篇;发挥慈善会自有媒体优势,利用官网、微信公众号、新浪微博号等平台渠道,发布通讯稿139篇,准确地宣传惠民政策;编辑了《虎门慈善会会刊(第二期)》、制作《五周年纪念册》和《五周年宣传视频》,展现我会阶段性工作和成果。
三是共建慈善空间,打造慈善宣传阵地。我会在新湾、树田、赤岗3个虎门镇莞爱慈善驿站中设立慈善空间,发挥着宣传慈善项目、开展慈善活动、讲好慈善故事、传播慈善文化、弘扬慈善精神等功能,推动慈善文化进社区,营造良好的慈善氛围。
(三)开展应急救援,尽显慈善责任担当。
为助力抗击疫情,我会按照镇疫情防控指挥办的安排部署,派工作人员下沉社区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和管控工作,同时密切关注防控及群众需求,协调多方资源,引导社会各界规范有序协同抗疫,携手热心人士、企业及组织对30个社区的一线防疫人员、养老机构、特殊教育学校等开展18场次慰问活动,“新冠”疫情防控专项累计接收社会捐赠款物88.42万元,拨付款物99.73万元,惠及约12.91万人次;在铜仁市松桃县发生旱灾后,我会积极响应拨付8万元支持长兴堡镇和盘石镇抗旱救灾。
(四)妥善管理慈善资金,确保资金保值增值。
我会主动与各大银行、有资质的信托公司等合作,账户内的3000万元投向东莞信托有限公司,进行稳健理财增值;1000万元投向东莞农村商业银行进行大额存款;账户余额进行七天理财,全年到账的增值收入共计370.52万元。
(五)加强慈善制度创新,推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。
我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,加强慈善制度创新,力求形成规范有序、整体联动的工作模式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2021年财务账目进行审计,积极配合和通过市社会组织事务中心做好年报工作。根据《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》(民政部令第62号)和《东莞市民政局关于印发<2022年规范慈善财产投资活动专项行动工作方案>的通知》的要求,规范慈善财产投资活动专项行动进行自查自纠,并对原《东莞市虎门慈善会财务管理制度》《东莞市虎门慈善会资金管理办法》《东莞市虎门慈善会采购管理工作制度》《东莞市虎门慈善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》进行修订和补充。制定《东莞市虎门慈善会志愿服务队管理和激励制度》,发掘、动员、培训志愿者,推动慈善与志愿服务可持续协同发展。
二、存在的不足
2022年3月东莞市民政局印发了《关于推动东莞市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》(东民〔2022〕19号),这对虎门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引。回顾今年的工作,我会慈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。
一是慈善应急协调机制有待优化。我会虽然有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措施,但在慈善信息共享和管理、捐赠款物及时处置、志愿服务统筹等方面有待优化,需建立健全《突发事件响应机制》。
二是慈善品牌项目有待深化。目前虎门慈善会围绕民生保障领域开展实施了“海燕计划”、“明亮眼睛·与爱同行”项目,但还需要在服务内容、服务模式、服务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化,以便以品牌项目吸引慈善志愿者、吸纳爱心企业与人士和组织加入慈善队伍,打造具有虎门本土特色的慈善品牌。
三、2023年工作计划
2023年虎门慈善会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,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按照市、镇的决策部署,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不断创新慈善救助手段,加快推进形成慈善项目落地见效、慈善文化融合显效、慈善机制提质增效的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良好局面,为推进我镇慈善工作高质量发展,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。
(一)织密慈善服务网,培育慈善项目。
一是打造“众创众扶众享”模式,织密慈善服务网络。加强多方联动合作,不断建强镇、社区两级慈善平台,通过建阵地、搭平台、育项目、优服务,引领和带动虎门慈善领域全覆盖。
二是持续开展常规救助项目。结合实际,深入实施“临时救助”“贫困残疾人帮扶计划”“慈善超市帮扶计划”“‘大配餐’长者就餐资助项目”“海燕计划”“民生微心愿”等帮扶措施,加大力度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循序渐进地将慈善触角延伸至没有覆盖到的领域,让救助提质增效。
(二)丰富慈善活动,创新慈善文化传播方式。
一是深化品牌宣传,形成品牌效应。精心开展好“节日慰问”“市外帮扶”等送关怀、送温暖活动;坚持打造“慈善文化月”成为品牌活动,多维度、多渠道、多层面彰显慈善公益活力;二是举办“慈善+运动”“慈善+文化”等慈善参与面广、受众面宽的活动,促进慈善大众化、生活化、常态化。三是善用宣传阵地。加强与媒体合作,管理和运营好官网、官博、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,及时发布工作动态和成果,打造慈善空间,共享慈善公益信息,推广慈善理念、传播慈善文化、深化慈善意识,营造浓厚的慈善氛围。
(三)建立慈善募捐长效机制,拓宽慈善资金来源。
一是强化慈善资金监管,坚持透明公开的原则,主动向社会发布资金募集和使用情况,积极配合和接受相关部门及社会的监督,提升公信力;二是以项目和活动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流入,鼓励设立冠名基金、专项基金;三是探索新时期下慈善财产保值增值方法,与银行和金融公司沟通,争取最大的利率优惠,采取多种稳妥、安全、有效的保值增值方式。
(四)加强队伍管理,提升慈善组织可持续发展能力。
一是坚持依法行善。深入推进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》的全面贯彻落实,加强风险防范,强化责任意识;二是持续优化慈善工作发展体系,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、凝聚力、创造力;三是吸引更多在我会业务相关领域专业性强、影响力大的人员加入,形成慈善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。